當前位置:百姓生活吧>教育>

知屋漏者在宇下是誰寫的哪個朝代

教育 閲讀(2.74W)

知屋漏者在宇下是王充寫的東漢時期。“知屋漏者在宇下”出自王充的《論衡》,全句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經誤者在諸子。意思是:知道這個房子漏水的人,就住在這個房子裏面;知道施政有所缺失的人,就是民間的老百姓;知道知道儒家經書之誤的,正是讀着諸子百家書的學子。

知屋漏者在宇下是誰寫的哪個朝代 知屋漏者在宇下是誰寫

知屋漏者在宇下注釋

知:知道。

漏:漏水。

失:失誤,錯誤,缺失。

草野:指老百姓。

知屋漏者在宇下賞析

王充的話啟示着為政者要走出廟堂,到草野和江湖中去觀察、聽取羣眾的意見。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個環節就是向羣眾收集意見和問題。有的幹部下基層以後,遇見農民,談不下去;遇見學生,談不進去;遇見老幹部,給頂了回去。

這反映出來的,不僅是溝通方法問題,更是更深層的作風問題,能反映出幹部是否真正瞭解基層情況,是否按照羣眾思維思考和辦事。

表達了施政應該做到問政於民、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尊重民意,體恤民生的觀點,對當今社會仍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知屋漏者在宇下是誰寫的哪個朝代 知屋漏者在宇下是誰寫 第2張

《論衡》創作背景

東漢時代,儒家思想在意識形態領域裏佔支配地位,但與春秋戰國時期所不同的是儒家學説打上了神祕主義的色彩,摻進了讖緯學説,使儒學變成了“儒術”。而其集大成者並作為“國憲”和經典的是皇帝欽定的《白虎通義》。王充寫作《論衡》一書,就是針對這種儒術和神祕主義的讖緯説進行批判。

《論衡》共八十五篇,是王充用了三十年心血才完成的,大約彙編成於章和二年(公元88年),被稱為“奇書”。

作者介紹

王充,字仲任,出生於會稽上虞(今屬浙江紹興)。東漢思想家、文學批評家。

王充出身“細族孤門”,自小聰慧好學,博覽羣書,擅長辯論。後來離鄉到京師洛陽就讀於太學,師從班彪。常遊洛陽市肆讀書,勤學強記,過目成誦,博覽百家。為人不貪富貴,不慕高官。曾做過郡功曹、州從事等小官,因政治主張與上司不合而受貶黜。後罷官還家,專意著述。晚年,漢章帝下詔派遣公車徵召,不就。漢和帝永元年間,卒於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