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姓生活吧>教育>

《孔雀東南飛》寫作年代是什麼

教育 閲讀(1.83W)

《孔雀東南飛》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敍事詩,也是樂府詩發展史上的高峯之作,後人盛稱它與北朝的《木蘭詩》為“樂府雙璧”。那麼《孔雀東南飛》寫作年代是什麼呢?

《孔雀東南飛》寫作年代是什麼

1、《孔雀東南飛》的寫作年代,歷來有所爭論。根據此詩“小序”,應是漢末建安時代的作品,故屬“漢樂府”範圍。

2、劉克莊《後村詩話》雲:“《焦仲卿妻》詩,六朝人所作也。《木蘭詩》唐人所作也。《樂府》惟此二篇作敍事體,有始有卒,雖詞多質俚,然有古意。”劉克莊指出此詩為六朝人作品,但也沒有舉出什麼理由,所以劉説影響不大。

3、1924年,梁啟超為了歡迎印度詩人泰戈爾,在北京作了一次演講,提到《孔雀東南飛》的寫作年代問題,他説:“像《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詩》一類的作品,都起於六朝,前此卻無有。(《孔雀東南飛》向來都認為漢詩,但我疑心是六朝的,我別有考證。)《佛本行贊》現在譯成四本,原來只是一首詩。……六朝人幾於人人共讀。那種熱烈的情感和豐富的想象,輸入我們詩人的心靈中當然不少,只恐《孔雀東南飛》一路的長篇敍事抒情詩,也間接受着影響吧?”(見《印度與中國文化之親屬關係》講稿,北京《晨報》)此説在文學界頗多影響。

4、梁啟超説的“別有考證”後來也未見發表,倒是發表了否定自己的看法。他説:“劉克莊《後村詩話》疑這詩非漢人作品。他説漢人沒有這種長篇敍事詩,應為六朝人擬作。我從前也覺此説新奇,頗表同意。但仔細研究,六朝人不會有此樸拙筆墨。原序説焦仲卿是建安時人,若此詩作於建安末年,便與魏的黃初緊相銜接。那時候如蔡琰的《悲憤詩》,曹植的《贈白馬王彪》,都是篇幅很長。然則《孔雀東南飛》也有在那時代寫成的可能性,我們還是不翻舊案的好。

5、後來仍有不少人主張《孔雀東南飛》作於六朝的。各種考證的理由,歸納起來有以下三點:一、根據《酉陽雜俎》和《北史·齊本紀》,指出詩裏“新婦入青廬”的“青廬”,是北朝新婚時的習俗。二、根據《宋書·臧質傳》和《樂府詩集》,證明詩中“四角龍子幡”是南朝的風尚。三、詩中有“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的句子,認為廬江的人絕不會葬到陝西華山去,華山在這裏只是一個借喻,是襲用了宋少帝時“華山畿”的故事。根據這些理由,認為漢朝的詩裏是不可能出現六朝的習俗、風尚和事蹟的,《孔雀東南飛》的這些內證,就透露了自己問世的年代。

6、但是這些論證仍然比較牽強,不足以構成完整的理由。因為:一、段成式的《酉陽雜俎·禮異》中雖記有“北朝婚禮,青布幔為屋,在門內外,謂之‘青廬’,於此交拜迎婦。”但這段話只能證明北朝有這種婚禮,卻不能證明北朝以前沒有這種婚禮。“青廬”漢代已有,《世説新語·假譎》中記曹操故事時已有“青廬”之名出現,也説明“青廬”已用於漢末,而非始於北朝,只是北朝襲用漢俗而已。二、《宋書·臧質傳》、《樂府詩集》引《古今樂錄》中雖然有“龍子蟠”的記載,但“幡”在漢末已很流行,傳喻信命,表題官號,用的就是這種四角旗。“龍幡”曾見於《三國志·吳志》。所以《孔雀東南飛》中出現“四角龍子幡”是很自然的事,不能説它是南朝獨有的風尚。三、“孔雀東南飛”與“華山畿”故事中的殉情情節,類型相同,都是民間傳説中的典型。“孔雀東南飛”故事的地點在廬江,“華山畿”故事的地點南徐在今鎮江。中國各地小山同名的很多,不一定“孔雀東南飛”就是襲用了“華山畿”的地名,借喻之説,也不確切。

7、北大《兩漢文學史參考資料》謂:“關於此詩的寫作年代,歷來有許多爭論,或以為漢末人作。今按,根據原序,此詩基本上當成於漢末;惟民間樂府本為集體創作,在流傳中總會經過不斷的豐富和修改,自然隨時有增附潤飾的可能,故詩中不免有漢以後的風俗習慣等描寫羼入,不得因此即武斷為六朝人之作。至其被收入《玉台新詠》,則表示此詩最終寫定的時間必在徐陵之前。”

以上為此詩寫作年代的爭論情況,但通常仍根據《玉台新詠》所載“小序”,認為是漢末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