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姓生活吧>生活>

畲族為啥叫狗頭族

生活 閲讀(2.89W)

畲族叫狗頭族原因:因為傳説中畲族的祖先盤瓠是犬首人身,所以叫做狗頭族。畲族是中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之一,分佈在閩、浙、贛、粵、黔、皖、湘七省80多個縣(市)內的部分山區,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廣大山區。

畲族為啥叫狗頭族 畲族叫狗頭族的由來

  畲族叫狗頭族的由來

在畲族中廣泛流傳含有與苗、瑤相類的南蠻意識“盤瓠”傳説:新石器時代的高辛氏(即帝嚳)時期,劉氏皇后夜夢天降婁金狗下界託生,醒來耳內疼痛,旨召名醫醫出一希奇美秀三寸長的金蟲,以玉盤貯養,以瓠葉為蓋,一日長一寸,身長一丈二,形似鳳凰,取名麟狗,號稱盤瓠,身紋錦繡,頭有二十四斑黃點。其時犬戎興兵來犯,帝下詔求賢,提出:能斬番王頭者以三公主嫁他為妻。龍犬揭榜後即往敵國,乘番王酒醉,咬斷其頭,回國獻給高辛帝。

高辛帝因他是犬而想悔婚。盤瓠作人語説:“將我放在金鐘內,七晝夜可變成人。”盤瓠入鍾六天,公主怕他餓死,打開金鐘。見他身已成人形,但頭未變。於是盤瓠與公主結婚。婚後,公主隨盤瓠入居深山,以狩獵和山耕為生。生三子一女,長子姓盤,名能,次子姓藍,名光輝,三子姓雷,名巨佑,女兒嫁給鍾智深(亦作“字”)。

畲族人民世代相傳和歌頌始祖盤瓠的功績。盤瓠是畲族圖騰崇拜的物件。畲族先民以擬人化的手法,把盤瓠描塑成神奇、機智、勇敢的民族英雄,尊崇為畲族的始祖。

盤瓠是春秋時代一位歷史人物,在公元前744年的楚與盧戎戰爭中,盤瓠殺敵立功、受封以及與公主結婚,是對歷史的真實記載。盤瓠傳説之所以能演變為神話,也正是圖騰標誌使然。“盤瓠”傳説是具有神聖的民族起源的信仰,是畲族、瑤族、苗族等先民的圖騰崇拜,有共同的“氏族標記”。他們把“盤瓠”視為始祖和至高無上的尊神,確定了畲族一瑤族一苗族具有緊密的歷史聯繫性。畲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祖先崇拜,而祖圖就是畲族信仰的主要標誌之一。

由於盤瓠是犬首人身,所以畲族人又叫做狗頭族。

  畲族簡介

畲族是中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之一,分佈在閩、浙、贛、粵、黔、皖、湘七省80多個縣(市)內的部分山區,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廣大山區。 他們自稱“山哈”,但這個名稱,史書沒有記載。唐代,居住在福建、廣東、江西三省交界地區的包括畲族先民在內的少數民族被泛稱為“蠻”、“蠻僚”、“峒蠻”或“峒僚”。

南宋末年,史書上開始出現“畲民”和“拳民”的族稱。“ 畲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畲語和漢語的客家方言很接近,但在廣東的海豐、增城、惠陽、博羅等極少數畲族使用接近瑤族“布努”語(屬苗語支)。畲族沒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在日常生活中,各地畲族皆通曉當地的漢語方言。

隨着畲族融入漢人社區,大多數畲族轉説客、贛、閩、粵系的漢語。據統計,中國99%以上的畲民使用的是當地的漢語客家方言。其中,福建福安地區的畲語被認為是全體畲語的標準語。

畲族為啥叫狗頭族 畲族叫狗頭族的由來 第2張

  畲族的傳統節日

畲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農曆四月的分龍節、七月初七、立秋日、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另外,每年農曆二月十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都是畲族的祭祖日。

畲家很重視傳統節日,重視祖先崇拜,每年二、七、八月的十五日為祭祖日,信奉鬼神。祭祖時要以兩杯酒、一杯茶、三葷三素六碗菜,加上不同時節的餜。在節日期間除酒肉必不可少外,每個節日吃什麼都有一定的傳統習慣。但不論過什麼節日都要做餈粑。成年人過生日除殺雞、宰鴨外,也要做餈粑。

“三月三”是畲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三月初三舉行,其主要活動是去野外“踏青”,吃烏米飯,以緬懷祖先,亦稱“烏飯節”。烏米飯就是用一種植物的汁液把糯米飯染成烏色。相傳在唐代,畲族首領雷萬興和藍奉高,領導着畲族人民反抗當時的統治階級,被朝廷軍隊圍困在山上。將士們靠吃一種叫‘嗚飯”的野果等充飢度過年關,第二年三月三日衝出包圍,取得勝利。

為紀念他們,人們把三月三日作為節日,吃“烏米飯”表示紀念。節日期間,附近幾十裏同宗詞的畲族雲集歌場,自晨至暮,對歌盤歌,內容為歌頌盤瓠,懷念始祖。整個畲山,沉浸在一片歌的海洋之中。晚上,各家吃“烏米飯”。深夜,進行祭祖活動。

此外,畲族也過春節。過春節時除宰雞殺豬外,還要做餈粑,祝願在新年裏有好時運,日子年年(粘粘)甜。初一早上,全家叩拜“盤古祖先”,老人講祖先創業的艱難,過後舉家團聚,唱山歌,送賀禮。青年男女則走鄉串寨,以歌傳情,互敍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