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姓生活吧>教育>

掩耳盜鈴的寓言故事的道理

教育 閲讀(2.12W)

《掩耳盜鈴》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尊重事實,正視客觀存在的問題,不能採取逃避或是閉目塞聽的態度,這樣自欺欺人的做法最終只會讓人自食苦果。“掩耳盜鈴”出自《呂氏春秋·自知》。

掩耳盜鈴的寓言故事的道理 掩耳盜鈴的寓言故事的道理是什麼

《掩耳盜鈴》的原文

範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錘毀之,鍾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也!

掩耳盜鈴的寓言故事的道理 掩耳盜鈴的寓言故事的道理是什麼 第2張

譯文

範氏逃亡後,有老百姓獲得了一口鐘,想要把它揹走。但是,這口鐘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錘子砸碎以後再背。誰知,剛砸了一下,那口鐘就“咣”地發出了很大的響聲。他生怕別人聽到鐘聲,來把鍾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兩隻耳朵緊緊捂住繼續敲。厭惡(恐怕)別人聽到,可以;但怕自己聽到,就很荒謬了。

掩耳盜鈴的寓言故事的道理 掩耳盜鈴的寓言故事的道理是什麼 第3張

註釋

範氏之亡也:範氏是春秋末期晉國的貴族,被其他四家貴族聯合打敗後,逃在齊國。

亡,逃亡。

鍾:古代的打擊樂器。

則:但是

負:用背馱東西。

錘:槌子或棒子。

況然:形容鐘聲。

遽:立刻。

悖:荒謬。

惡: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