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姓生活吧>教育>

辟穀典籍中的有關記載有哪些

教育 閲讀(1.64W)

“辟穀”,又稱卻谷、去谷、絕谷、絕粒、卻粒、休糧等,源自方仙家養生中的“不食五穀”,即不吃五穀雜糧,而以藥食等其他之物充腹,或在一定時間內斷食,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那麼辟穀典籍中的有關記載有哪些呢?

辟穀典籍中的有關記載有哪些

1、《史記·留侯世家》記述留侯張良稟體多病,採用導引、辟穀等術療疾並習練輕身之功。《漢武帝外傳》載,東漢方士王真“斷谷二百餘年,肉色光美,徐行及馬,力兼數人”。《後漢書·方術傳》載:“(郝)孟節能含棗核、不食,可至五年十年。”

2、曹植《辯道論》載郗儉善辟穀事,謂曾“躬與之寢處”以試之,“絕谷百日,行步起居自若也”。曹操招致的方士羣中,甘始、左慈、封君達、魯女生等皆行辟穀術。東晉道士葛洪反對單行辟穀可致仙的觀點,但並不懷疑辟穀術的健身延年效果。他在《抱朴子內篇·雜應》中説:“餘數見斷穀人三年二年者多,皆身輕色好”,並舉出具體例子以證之。《北齊書》中記載一個隱居於琅琊山的修行者,練辟穀之術,服用松子、白朮、茯苓等生藥,以求長生不老。《南史·隱逸傳》載,南嶽道士鄧鬱“斷谷三十餘載,唯以澗水服雲母屑,日夜誦《大洞經》”,陶弘景“善辟穀導引之法,自隱處四十許年,年逾八十而有壯容”。《北史·隱逸傳》稱陳道士徐則“絕粒養性,所資唯鬆術而已,雖隆冬冱寒,不服棉絮”。

3、《舊唐書·隱逸傳》載,唐道士潘師正居嵩山二十餘年,“但服松葉飲水而已”,其徒司馬承禎亦傳其辟穀導引服餌之術。《舊唐書》記載一個叫王遠知的人,修習吐納導引之術,服食靈芝和白朮等,活到百歲以上,且頭髮烏黑、步履輕捷。《宋史·隱逸傳》載,宋初道士陳摶居武當山九室巖,“服氣辟穀歷二十餘年,但日飲酒數杯”。《宋史·方技傳》載,趙自然辟穀“不食,神氣清爽,每聞火食氣即嘔,唯生果,清泉而已”,柴通玄“年百餘歲,善辟穀長嘯,唯飲酒”。

以上就是對於辟穀典籍中的有關記載有哪些的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