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姓生活吧>教育>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寫作背景

教育 閲讀(2.15W)

《惠崇春江晚景》創作於神宗元豐八年,當時詩人蘇軾與友人惠崇相聚汴京,詩人為惠崇所繪的兩幅名為《春江晚景》的畫題上了兩首詩,全詩描繪了詩人慾南返前在江邊所見的情景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寫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寫作背景簡介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兩兩歸鴻欲破羣,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寫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寫作背景簡介 第2張

譯文

竹林外長着兩三枝剛剛開放桃花,鴨子在水中嬉戲,最先察覺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灘上長了滿地蔞蒿,蘆葦也長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迴游到江河裏來了。

北飛的大雁就像那向北歸去的人一般,依依不捨,差一點掉隊離羣。

遠隔千里就已經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風雪了,還是再在江南渡過半月的春光時節吧。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寫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寫作背景簡介 第3張

賞析

在第一首詩中,詩人刻畫了一派初春的景象,全詩捕捉住季節轉換時的景物特徵,抒發了詩人對早春的喜悦和禮讚之情。全詩洋溢着一股濃厚而清新的生活氣息。本組詩中的第二首詩將依依不捨的幾隻歸雁比作了“北歸人”,使畫中內容更加生動形象。“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給北去大雁賦予了人的情感,表現了詩人對將要遠行離開友人的不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