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姓生活吧>教育>

《我的阿勒泰》讀後感怎麼寫

教育 閲讀(1.37W)

《我的阿勒泰》中的文字樸實而不失幽默,有時看着看着就如同身臨其境一般,眼前能浮現出生動的畫面,從而捧腹大笑。下面整理了《我的阿勒泰》讀後感,歡迎參考。

《我的阿勒泰》讀後感怎麼寫

《我的阿勒泰》讀後感怎麼寫(一)

這個星期我讀的書是:《我的阿勒泰》,這本書一共有三輯,其中我最喜歡的時第一輯中的《屬於我的馬》,這篇文章講的是:有一個人欠了作者家很多錢,但這個人卻死了,只能由此人的親人來替他還錢,但他的家人實在在拿不出錢來償還,情急之下,只好把自家的一匹馬牽來見作者的媽媽,要求抵債。然後作者的媽媽打電話給作者告訴了作者這件事,這讓作者想起了兩年前自己家裏還想買一匹馬,因為那時候作者的家裏還沒有挖井,用水得要去兩公里外的烏倫古河邊挑回家。夏天還好,到了冬天,河面凍成了厚厚的堅冰,去挑水出了扛扁擔,還得扛斧頭。每天去挑水,每天都要破冰,頭一天破開的冰窟窿一夜之間重新凍得結結實實。作者的媽媽想,如果沒有馬,有一隻小毛驢也好啊。

那一年夏天倒是讚了不少乾草,打碎後裝了好幾麻袋。可是馬最終卻沒有養成。我們便在院子裏挖了一口井。作者想象自己有一匹馬首先得搬家,搬到城郊野地上蓋房子,並圈起一個大大的院落。還得在院子四周開墾出一大片土地,種上深濃茂密的草料。還得嫁一個也願意養馬的人,最好他已經有許多養馬的經驗了。將來的孩子也得喜歡馬。這樣,我就得為了馬永遠留下來,永遠地。……也就是説,除非我真正地愛上阿勒泰,決心永遠生活在阿勒泰,否則我就永遠不能擁有一匹馬。

讀了這一片文章之後我又很多感想:我覺得我們生在福中不知福,因為作者家裏想買一匹馬都那麼難,而我們現在呢,要車買車,要房子買房子,我們還不知道珍惜,作者在想到自已有馬之前還會計劃好有了馬之後要幹嘛幹嘛,我覺得我們應該學習一下作者的這種做什麼事情都應該計劃的習慣。

我推薦大家去看一下這本書。

《我的阿勒泰》讀後感怎麼寫(二)

最初開始閲讀《我的阿勒泰》是一個打發時間的偶然,可是看着看着我不禁沉浸其中,如今書已看完,我也有了自己關於這本書引發的感想。

本書的作者李娟一直在疆北阿勒泰地區陪伴母親,隨牧民在窮荒遼闊之地輾轉遷徙,家庭以裁縫和小雜貨鋪店為主,因此對阿勒泰充滿了有如對生存本能的感激和新奇。

她的文章大都比較輕鬆、歡樂,她的文字也都透着幽默,但是她又經常會在文章的最後幾節來個大逆轉,開始思考人生,變得十分嚴肅,不過她連接的非常好,不會讓人覺得這幾節是作者生搬硬套,強行昇華主旨。就像《阿瑪克家的小兒子》中,她一直在寫她和阿瑪克家的小兒子之間發生的事,在最後一節突然開始表達對身邊故人都相繼離去的苦惱。一開始,我覺得有點莫名,怎麼就突然從玩笑般的拉家常變成了人生哲理,這個改變未免是太大、太突然了,於是我又看了一遍文章。這次,我發現阿瑪克家的小兒子或許是當地眾多青年的一個縮影,所以他的形象才會被塑造得那麼鮮活,並且趣味十足。他的離開也代表了當地青年的離開,他們為了更好的生活,都選擇了進城打工,只有包括作者在內的小部分人選擇了留下,因此作者感到了孤獨和苦惱。

在我看來,李娟的文章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感歎家中的親情,另一種是讚美當地人的淳樸。

《想起外婆吐舌頭的樣子》就是在感歎她和外婆之間的親情。作者在敍述了與外婆之間的若干感人事件後,就開始表達對外婆的愧疚以及對未來的思考。這篇文章讀起來很有一氣呵成的感覺,文中外婆吐舌頭的樣子描寫得活靈活現,文章的字裏行間也充滿了作者對她外婆的愛,讓我動容。讓我感觸最深的還是最後一節的思考,其中的深意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也讓我明白了碰到任何事大不了吐吐舌頭而已。

而《摩托車穿過春天的荒野》則讚美了當地人的淳樸。文章中作者和她叔叔一路上接受了當地人真誠的幫助。作者在最後把當地人民比作了瑪瑙,我想那是因為當地人有着一顆與瑪瑙一樣美麗的心。在這最後説“我卻在想:從此再也回不到一個有瑪瑙的地方了”,讓人不禁感歎都市中陌生人間真誠的稀缺。

柴靜曾評論道“李娟寫的不是小説,也不是童話,就是自己的生活。她並不是在簡單地臨摹自然,這樣的真實裏飽含着詩的精神。只有對萬事萬物的感受永葆清新的人才寫得出來這樣的文字”,我覺得這完美地表達出了李娟的文字帶給我的感受。李娟的寫作功力十分了得,她的描寫十分生動,讓我對於描寫有了新的感受。總而言之,《我的阿勒泰》這本書讓我收穫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