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姓生活吧>教育>

123的大寫

教育 閲讀(2.16W)

123的大寫為壹佰貳拾叁。在中文中,金額數字大寫通常用零、壹、貳、叁、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萬、億等字來表示。在數字大寫中,中間任何一位數為空用零來替代,連續幾位都是空,用一個零就可以。所以,123的大寫為壹佰貳拾叁。

123的大寫 大寫數字的起源

大寫數字的本意

壹:專一。

君子壹教,弟子壹學,亟成。——《荀子·大略》

譯:君子一心一意地教,學生一心一意地學,很快就會有成就。

貳:變節,叛變。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詩經·衞風·氓》

譯:女子沒有什麼差錯,男子行為卻前後不一致了。

叁:“參”的另一種寫法;加入,接見。

肆:任意妄為。

伍:古有“五人為伍”之説。

陸:高出水面的而地勢平坦的土地。

柒:漆樹或漆料。

捌:聚攏穀物的沒有齒的耙(有齒為耙,無齒為捌)。

玖:黑色的美石。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詩經·衞風·木瓜》

譯:(你)將木李投贈我,(我)拿瓊玖作回報。

拾:撿。

123的大寫 大寫數字的起源 第2張

大寫數字的起源

關於大寫數字的起源,有隋唐、武后、宋代等幾種説法,其中對後世影響較大的是清代顧炎武的説法:“凡數字作壹、貳、叁、肆、伍、陸、柒、捌、玖等,皆武后所改及自制字。” 

其實,顧炎武的説法是靠不住的。程大昌、葉名澧、俞樾等認為數目字用多筆始於唐代以前,乃始差為得之。吐蕃文書的發掘整理,為我們提供了唐代及其以前數目用大寫字的大量的實物上的證據。

在吐蕃的出土文書中,大寫的數目字非常的多。如《高昌延昌二十七年(587)八月兵部條列買馬用錢頭數奏行文書》:“用錢壹遷肆伯捌拾文。”這些總計數字用多筆字,顯然是為了防止奸人竊改。根據調查,在高昌延昌年間(561-601)的出土契券中,數目字用大寫字的情況已相當普遍。至於高昌延和(602-613)以後的出土券契中,數目字則以用多筆字為常了。 

《北涼神璽三年(399)倉曹貸糧文書》:“(前缺)主者趙恭、孫殷:今貸柒石拾斛,秋熟還等斛。”這大概是吐蕃出土文書中有明確紀年的數目字作大寫字的最早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