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姓生活吧>教育>

項脊軒志有云三五之夜明月半牆三五指什麼

教育 閲讀(1.58W)

“三五”指的是農曆每月十五,出自明代歸有光《項脊軒志》, “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意思是:每月十五的夜裏,明亮的月光灑滿半面牆壁,桂花的影子雜亂地映在牆上,風一吹,影子也跟着搖曳,裊裊婷婷,十分可愛。

項脊軒志有云三五之夜明月半牆三五指什麼  庭有枇杷樹為什麼感人?

《項脊軒志》

《項脊軒志》是明代文學家歸有光所作的一篇回憶性記事散文,分兩次寫成,前四段寫於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年),當時歸有光18歲,他通過所居項脊軒的變化和幾件小事的描述,表達了對家人的懷念之情。在經歷了結婚、妻死、不遇等人生變故後,作者於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年),又為這篇散文增添了補記。

全文以作者青年時代朝夕所居的書齋項脊軒為經,以歸家幾代人的人事變遷為緯,真切再現了祖母、母親、妻子的音容笑貌,也表達了作者對於三位已故親人的深沉懷念。作者借一軒以記三代之遺蹟,睹物懷人,悼亡念存,敍事娓娓而談,用筆清淡簡潔,表達了深厚的感情。全文語言自然本色,不事雕飾,不用奇字險句,力求樸而有致,淡而有味,營造出一種清疏淡雅的感覺。

項脊軒志有云三五之夜明月半牆三五指什麼  庭有枇杷樹為什麼感人? 第2張

歸有光簡介

歸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開甫,別號震川,又號項脊生,世稱“震川先生”, 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員,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稱為“今之歐陽修”,後人稱讚其散文為“明文第一”。與唐順之、王慎中並稱為“嘉靖三大家”,又與胡友信齊名,世稱“歸、胡”。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吳水利錄》等。

項脊軒志有云三五之夜明月半牆三五指什麼  庭有枇杷樹為什麼感人? 第3張

庭有枇杷樹為什麼感人?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意思是:庭院裏有一株枇杷樹,是我妻子去世那年她親手種的,現在已經長得挺拔高大,枝繁葉茂像傘一樣了。

寫出了作者至今不忘亡妻的情景,這裏沒有悲哀、悲傷一類的字眼,但睹物思人,悲傷眷戀之情溢於言表。妻初亡時栽下枇芭樹,如今已亭亭如蓋了,過去了這麼久,可妻子的記憶還是無法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