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姓生活吧>生活>

燈謎的由來

生活 閲讀(3.08W)
一、燈謎的由來

早在夏朝,就出現了一種用暗示來描述某種事物的歌謠,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這種歌謠發展,演變成“廋辭”。當時由於列國分爭,有不少遊客在進諫時,往往都用“隱語”道出已見,使君王從中得到啟發。《國語·晉語》記載“有秦客廋辭於朝,大夫莫之能對也。”可見那時的這些“廋辭”和“隱語”,就是中國燈謎的雛形。

燈謎的由來 燈謎的特徵

直至南朝宋學家鮑照作“井”、“龜”、“土”三個字謎,並以《字謎三首》收入他的詩集後,才有了“謎”字一稱。開始的謎流行於口頭説猜,三國時期有人把謎寫在紙上貼出來令人猜對。到了南宋,有一些文人學士為了顯示才學,常在元宵花燈之夜,將謎條貼在紗燈上,吸引過往行人,因之又有了“燈謎”一稱,《武林記事·燈品》中記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

清中葉以後,謎風大盛,湧現了許多謎師。辛亥革命後,燈謎形成了南宗北派兩種風格,到了舊社會,由於謎家大都是士大夫階層,有些文人自命清高,片面強調風雅,排斥民間燈謎。解放後,在黨的“百花齊放”的文藝方針指引下,燈謎活動更加蓬勃發展,謎材謎作日益完善豐富,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活躍羣眾文化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都有燈謎活動及燈謎學術交流。《謎語》古稱“隱語”,“廋辭”。今通常指傳統民間謎語。中國著名古典文藝理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諧隱》中説:“自魏代以來,頗非俳優,而君之嘲隱,化為謎語。謎也者,回互其辭,使昏迷也。或體目文字,或圖像物品,纖巧以弄思,淺察以炫辭。義欲婉而正,辭欲隱而顯。”他對謎語從理論上作了高度的概括,對謎語發展的歷史,謎語的定義及其特徵都作了深刻的分析和精闢的闡述。

在燈謎文化源頭,應該是人類遠古的神話。神話時代是人類文化發生的時代,而所有文化的發生都源自於人類的問題意識。

燈謎的由來 燈謎的特徵 第2張

  二、燈謎的特徵

1、獨特的結構:燈謎一般由三部分組成,即謎面、謎目和謎底,也稱燈謎三要素。

2、面與底別解:燈謎利用漢語字詞多意的特點,不把謎面作原意解釋,從而得出別樣的意思,所謂“謎貴別解”,別解方成謎。

3、面與底異字:在燈謎中凡是謎面上有的字,在謎底中不能再出現,否則稱為“露春”,燈謎是不允許露春的。

  三、燈謎的意義

早在先秦時期,燈謎的雛形就已形成,它伴隨着漢字的產生而產生,可謂同漢字的歷史一樣久遠,與漢字一起見證了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歷史。中華民族每一段發展歷史都能在燈謎中找到印證。

燈謎與中華民族骨肉相連,生生不息,雖然最早的隱語廋辭並非產生於民間、運用於民間,而是皇宮貴族、文人墨客專享的交流方式,用於進諫、軍事之上,似乎與人民羣眾沒有絲毫關係;可是漸漸地,燈謎從絕對的高雅到融入了通俗文化,形成一種雅俗共賞的藝術。這不光是燈謎本身的雅與俗的交融,也是平民百姓的智慧與文人墨客的智慧的融合,更是民間藝術與高雅藝術的融合。自北宋“燈”與“謎”的結合後,燈謎的娛樂性、文學藝術性被全部激發出來。從此,燈謎才真正走上文化藝術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