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姓生活吧>生活>

地震雲有科學依據嗎

生活 閲讀(1.24W)

導讀:目前,各個國家的科學家們都在研究地震與大氣變化的關係,並希望通過分析地震前後的大氣現象來提高地震預測的準確性。説到與地震相關的天氣現象,許多人會想到地震雲,那麼,大家清楚地震雲有科學依據嗎?地震雲是什麼雲?這就是小編和大家分享的乾貨。

地震雲有科學依據嗎 地震雲是什麼雲

地震雲

地震雲有科學依據嗎

地震雲沒有科學依據,實際上,雲和地震之間並沒有任何直接的聯繫。網上所謂的“地震雲”,大部分是我們常見的高積雲或層積雲,這兩種雲經常表現為波狀、魚鱗狀、絮狀,以及放射狀等“怪異”的形狀。再加上,它們的出現對於天氣變化有一定的預兆意義。其中,高積雲的出現説明天氣很好,層積雲的出現代表會有降雨。

這兩種雲時常會出現在傍晚或早晨,染上了晚霞或朝霞的顏色,就更被疑為“天有異象”了。其實,被疑為“地震雲”的雲,在雲的科學分類中都有其對應的屬種,其成因也有科學解釋。

地震雲有科學依據嗎 地震雲是什麼雲 第2張

 地震

“地震雲”是什麼“雲”?

一直以來沒有確切的説法,一些發表的“地震雲研究”認為,“地震雲”是指地震即將發生時,地震發生地天空出現的白色、灰色、橙色、橘紅色等帶狀雲,一般出現於早晨和傍晚,長度可達6000米以上,高度相當於氣象學中的高雲類,一般分為三種類型:條帶狀、輻射狀、條紋狀。再後來,有人對“地震雲”的界定更加隨意,他們把一切“怪異”的雲都稱之為“地震雲”,毫無科學性可言。

其實,這些所謂的“地震雲”,在雲的科學分類中都有對應種屬,而且很常見,比如“條帶狀地震雲”,其實是莢狀層積雲或者莢狀高積雲;“輻射狀地震雲”,其實是輻輳狀高積雲;“條紋狀地震雲”,其實是波狀高層雲。這些形形色色的“地震雲”,以高積雲或層積雲居多,容易形成網狀、魚鱗狀、波狀、肋條狀、絮狀、透光、放射狀、莢狀等“怪異”的樣子,加之有時出現在傍晚或早晨,染上晚霞或朝霞的顏色,就更被疑為“天有異象”。氣象專家指出,所謂的“地震雲”,並不怪異,也不罕見,就是非常普通的卷積雲,也叫積層雲,在高温晴朗的天氣裏十分常見,並不是地震的前兆。

地震雲有科學依據嗎 地震雲是什麼雲 第3張

地震發生

“地震雲”的説法由來已久。由於地震造成的災害幾乎是毀滅性的,人們期望找到地震預測預報的“突破口”,能夠在震前作出預測預報,從而躲避地震災害。基於正常或常規研究無法取得實質性進展,人們就寄望於通過一些奇特、怪異的現象來預測預報地震,於是就產生了“地震雲”的説法。

中國最早的地震雲記載是在17世紀古籍中,1624年,明天啟年間,意大利傳教士龍華明和高一志,摘錄西歐古籍,寫成《地震解》一書,呈送給太宰崧毓,其中第八章“震之預兆”裏,預兆五就是“地震雲”:“晝中或日落後,天際晴朗,而有云細如一線甚長,震兆也。”1935年我國寧夏隆德縣《重修隆德縣誌》中記載有“天晴日暖,碧空清淨,忽見黑雲如縷,婉如長蛇,橫卧天際,久而不散,勢必為地震”,可以見得所謂的“地震雲”在古代就引起的人們的重視。1941年5月5日黑龍江綏化6級地震前:“偽縣府庶務科長看見,在西北天空中有如煙雲的三系,其間帶有黃色而明亮”。

現代“地震雲”學説,是1977年5月日本原奈良市市長鍵田忠三郎提出的。鍵田忠三郎曾擔任日本奈良市的市長,只是一位政治家,沒有任何地質或者氣象方面的專業背景。該學説一提出,就遭到世界各國包括日本科學家的一致置疑和爭議。不同的學者分別從熱量學、電磁學、核輻射學等方面對“地震雲”的成因進行解釋,到目前為止,也沒有找到地殼運動與短時間氣象變化相關聯的確切理論根據。中外科學屆、地震局和氣象局等機構曾多次對此闢謠,強調沒有有效證據表明雲可以用來預測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