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姓生活吧>教育>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的意思

教育 閲讀(2.64W)

意思:那些境界比較高的人的德行就如同水的品性一般,滋養着萬物,使萬物都能夠通過自己得到利益,但是也不與萬物發生衝突和矛盾。該句出自《上善若水》,《上善若水》選自老子所作的《道德經》中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的意思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翻譯

  《上善若水》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上善若水》 翻譯

身居高位的人最好的行為像自然界的水一樣呵護大家。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最善的人,居處最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説話善於恪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不會埋怨他人。

  《上善若水》註釋

1、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這裏老子以水的形象來説明"聖人"是道的體現者,因為聖人的言行有類於水,而水德是近於道的。

2、處眾人之所惡:即居處於眾人所不願去的地方。

3、幾於道:幾,接近。即接近於道。

4、淵:沉靜、深沉。

5、與,善仁:與,指與別人相交相接。善仁,指有修養之人。

6、政,善治:為政善於治理國家,從而取得治績。

7、動,善時:行為動作善於把握有利的時機。

8、尤:怨咎、過失、罪過。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的意思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翻譯 第2張

  《上善若水》賞析

老子首先用水性來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認為他們的品格像水那樣,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潤萬物而不與爭。最完善的人格也應該具有這種心態與行為,不但做有利於眾人的事情而不與爭,而且還願意去眾人不願去的卑下的地方,願意做別人不願做的事情。

他可以忍辱負重,任勞任怨,能盡其所能地貢獻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而不會與別人爭功爭名爭利,這就是老子“善利萬物而不爭”的著名思想。水化身形於大地,融生命於萬物。

在本章中,老子用水之特徵和作用來比喻最優秀的領導者所應該具有的人格特徵。水最基本的特徵和作用主要有四點:一、柔弱,水是天下最為柔弱的東西;二、水善於趨下,善於處在低下的位置,善於停留在卑下的地位;三、包容、寬容,小溪注入江河,江河注入大海,因而水具有容納同類的無窮力量;四、滋養萬物而不與相爭。

老子認為,最優秀的領導者,具有如水一般的最完善的人格。這樣的人,願意到別人不願意到的地方去,願意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他們具有駱駝般的精神和大海般的肚量,能夠做到忍辱負重、寬宏大量。他們具有慈愛的精神,能夠盡其所能去幫助、救濟人,甚至還包括他們所謂的“惡人”。

他們不和別人爭奪功名利益,是“善利萬物而不爭”的王者。世界上最柔的東西莫過於水,然而它卻能穿透非常堅硬的東西,例如滴水穿石,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説弱能勝強,柔可克剛。

  創作背景

老子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環境是周朝勢微,各諸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戰爭不斷。嚴酷的動亂與變遷,讓老子目睹到民間疾苦,作為周朝的守藏史,於是他提出了治國安民的一系列主張。

函谷關令尹喜對《道德經》的成書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時即好觀天文、愛讀古籍,修養深厚。尹喜感動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體驗和以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鑑,溯其源,著上、下兩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經》。

  作者介紹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諡伯陽。華夏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春秋時期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説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