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姓生活吧>教育>

乞貓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教育 閲讀(4.61K)

乞貓告訴我們處理事物要抓主要矛盾,用物要看它的主要特長,切不可求全責備,因噎廢食。《乞貓》是一則寓哲理於敍事的寓言故事,出自明代劉基《郁離子·捕鼠》。主要講人們在生活中為達到某一目的,常常要付出一定的代價,關鍵是要權衡得失利弊,正確判斷。

乞貓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乞貓告訴我們的道理

  《乞貓》原文

趙人患鼠,乞貓於中山。中山人予之貓,貓善捕鼠及雞。月餘,鼠盡而雞亦盡。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無雞。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毀傷吾器用,吾將飢寒焉,不病於無雞乎?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飢寒猶遠,若之何而去夫貓也!”

  《乞貓》翻譯

有一個趙國人家裏發生了鼠患,到中山討貓。中山國的人給了他貓。這貓既善於捉老鼠,又善於捉雞。過了一個多月,老鼠沒了,雞也沒了。他的兒子很擔心,對他父親説:"為什麼不把貓趕走呢?"他父親説:"這不是你所懂的事了。我的禍害是老鼠,不在乎有沒有雞。有老鼠,就會偷吃我的糧食,毀壞我的衣服,穿破我的牆壁,啃壞我的用具,我就會飢寒交迫,不是比沒有雞害處更大嗎?沒有雞,只不過不吃雞罷了,距離飢寒交迫還很遠,為什麼要把那貓趕走呢?"

乞貓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乞貓告訴我們的道理 第2張

  《乞貓》註釋

於:到。

善:善於,擅長。

患:禍害,災難,這裏做動詞。下文中的“其子患之”的:“患”是”憂慮“之意,也用作動詞。

乞:向人討,請求。

中山:春秋時小國名,在今河北省。

予:給。

盍:“何不”的合音,為什麼不。

諸:“之乎”的合音。

弗:不

是:這

若:你。

穿:穿透,穿過。

遠:表示距離。

垣墉:牆壁。 垣:牆

耳:語氣詞。

病:害處。

去:趕走。

若之何:固定句式,這裏的意思是“為什麼要”。

已耳:罷了。

“吾將飢寒焉”的“焉”是語氣助詞,所以可以不被翻譯。沒有意義的。

  《乞貓》作者

劉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勛。劉基精通天文、兵法、數理等,尤以詩文見長。詩文古樸雄放,不乏抨擊統治者腐朽、同情民間疾苦之作。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著作均收入《誠意伯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