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姓生活吧>教育>

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的意思

教育 閲讀(2.57W)

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意思:一個人的心,也就是千萬人的心。心:心意,意願。該句出自唐代文學家杜牧的賦作《阿房宮賦》。此賦通過對阿房宮興建及毀滅的描寫,生動形象地總結了秦朝統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教訓,向唐朝統治者發出了警告,表現出一個正直文人憂國憂民、匡世濟俗的情懷。

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的意思 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翻譯

  《阿房宮賦》原文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鈎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卧波,未云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台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悽悽。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粧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見者,三十六年。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樑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管絃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阿房宮賦》註釋

1、阿(ē)房(páng)宮:秦始皇在渭南建造的宮殿,始建於公元前212年,至秦亡時尚未完工,遺址在今陝西西安西南阿房村。阿房,指宮殿的四阿(即四周)有寬闊宏麗的曲檐。

2、六王畢:六國滅亡了。齊、楚、燕、韓、趙、魏六國的國王,即指六國。畢,完結,指為秦國所滅。

3、一:統一。

4、蜀山兀,阿房出:蜀地的山光禿了,阿房宮出現了。兀,山高而上平。這裏形容山上樹木已被砍伐淨盡。出,出現,意思是建成。

5、覆壓三百餘里:指從渭南到咸陽覆蓋了三百多裏地。這是形容宮殿樓閣接連不斷,佔地極廣。覆壓,覆蓋。裏,這裏為面積單位,不是長度單位。古代五户為一鄰,五鄰為一里。

6、隔離天日:遮蔽了天日。這是形容宮殿樓閣的高大。

7、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阿房宮)從驪山北邊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陽(古咸陽在驪山西北)。走,趨向。

8、二川:指渭水和樊川。溶溶:河水寬廣而流動的樣子。

9、廊腰縵(màn)回:走廊長而曲折。廊腰,連接高大建築物的走廊,好像人的腰部,所以這樣説。縵,縈繞。回,曲折。

10、檐牙高啄:突起的檐角尖聳,猶如禽鳥仰首啄物。檐牙,屋檐突起,猶如牙齒。

11、各抱地勢:各隨地形。指阿房宮的宮殿樓閣隨地形而建,彼此環抱呼應。

12、鈎心鬥角:指宮室結構的參差錯落,精巧工緻。鈎心,指各種建築物都向中心區攢聚。鬥角,指屋角互相對峙,好像兵戈相鬥。

13、盤盤焉,囷(qūn)囷焉,蜂房水渦:盤旋,屈曲,像蜂房,像水渦。樓閣依山而築,所以説像蜂房,像水渦。盤盤焉,盤旋的樣子。囷囷焉,屈曲的樣子,曲折迴旋的樣子。焉,相當於“然”。

14、矗不知其幾千萬落:矗立着不知它們有幾千萬座。矗,高聳。下文“杳不知其所之也”的“杳”,用法與此相同。落,相當於“座”或者“所”。

15、長橋卧波,未云何龍:長橋卧在水上,沒有云怎麼出現了龍?《易經》有“雲從龍”的話,所以人們認為有龍就應該有云。這是用故作疑問的話,形容長橋似龍。

16、複道:在樓閣之間架木築成的通道。因上下都有通道,叫做複道。霽:雨後天晴。

17、冥迷:分辨不清。

18、西東:亦作“東西”。不知西東,使人不能分辨東西。

19、歌台暖響,春光融融:人們在台上唱歌,歌樂聲響起來,好像充滿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樣融和。融融,和暖的樣子。

20、舞殿冷袖,風雨悽悽:人們在殿中舞蹈,舞袖飄拂,好像帶來寒氣,如同風雨交加那樣淒冷。

21、妃嬪(pín)媵(yìng)嬙(qiáng):統指六國王侯的宮妃。她們各有等級,妃的等級比嬪、嬙高。媵是陪嫁的侍女,也可成為嬪、嬙。下文的“王子皇孫”指六國王侯的女兒、孫女。

22、辭樓下殿,輦(niǎn)來於秦:辭別六國的樓閣宮殿,乘輦車來到秦國。

23、明星熒熒,開粧鏡也:光如明星閃亮,是宮人打開梳粧的鏡子。熒熒,明亮的樣子。下文緊連的四句,句式相同。

24、漲膩:漲起了一層脂膏。膩,指洗臉水中浮起的胭脂、香粉。

25、椒蘭:兩種香料植物,焚燒以薰衣物。

26、轆轆遠聽:車聲越聽越遠。轆轆,車行的聲音。

27、杳:遙遠得蹤跡全無。

28、一肌一容,盡態極妍:任何一部分肌膚,任何一種姿容,都嬌媚極了。態,指姿態的美好。妍,美麗。

29、縵立:久立。縵,通“慢”。

30、幸:封建時代皇帝到某處,叫“幸”。妃嬪受皇帝寵愛,叫“得幸”。

31、有不見者:一作“有不得見者”。

32、三十六年:這裏指嬴政在位執政的年數。

33、收藏:動詞作名詞,指收藏的金玉珍寶等物。

34、經營:動詞作名詞,指金玉珍寶等物。

35、精英:形容詞作名詞,精品,也有金玉珍寶等物的意思。

36、剽(piāo)掠其人:從人民那裏搶來。剽,搶劫,掠奪。人,民。唐人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民”為“人”。

37、倚疊:積累。

38、鼎鐺(chēng)玉石,金塊珠礫:把寶鼎看作鐵鍋,把美玉看作石頭,把黃金看作土塊,把珍珠看作石子。鐺,平底的淺鍋。

39、邐(lǐ)迤(yǐ):連續不斷。這裏有“連接着”、“到處都是”的意思。

40、心:心意,意願。

41、奈何:怎麼,為什麼。錙(zī)銖(zhū):古代重量名,一錙等於六銖,一銖約等於後來的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錙、銖連用,極言其細微。

42、負棟之柱:承擔棟樑的柱子

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的意思 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翻譯 第2張

《阿房宮賦》譯文

六國完畢,天下統一。蜀山砍伐一空,阿房得以建成。覆蓋三百餘里,遮天蔽日。從驪山向北構築而後西折,直達咸陽。渭樊二川浩浩蕩蕩,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走廊如綢帶回繞,飛檐像鳥嘴高啄。各因地勢制宜,鈎連對湊相互配合。盤繞着呀,迴旋着呀,像密集的蜂房、激流的水渦,高高矗立,不知有幾千萬座。驟見長橋卧於水波,沒有云彩哪來的游龍?乍逢複道高架在天空,不曾雨晴哪來的彩虹?高低冥迷,不辨東西。台上歌聲温柔,一派春光融融;舞殿冷袖翻飛,一陣風雨悽悽。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同。

六國的妃嬪媵嬙,王子皇孫,離開了故國的樓閣宮殿,乘車來到秦國。早上唱歌,晚上彈琴,成了秦國的宮人。明星熒熒,是她們打開了粧鏡;綠雲擾擾,是她們早晨在梳理髮鬟;渭水泛起一層油膩,是她們潑下的洗臉水;煙霧瀰漫,是她們在焚燒椒蘭。雷霆突然驚動,是宮車在經過;車輪聲遠去,杳杳然不知它去向何方。賣弄姿容,盡態極妍。佇立遙望,盼望皇帝的幸臨。有人未睹天顏,長達三十六年。

燕趙收藏的奇珍,韓魏經營的寶物,齊楚保存的重器,多少代多少年,掠奪自民間,堆積如山。一旦國破家亡,都給運到此間。視鼎如鐺,視玉如石,揮金如土,以珠作礫,四處拋擲,秦人見了,也不怎樣愛惜。

哎呀!一個人的心,也就是千萬人的心。秦人喜歡奢侈,六國人也眷念故家。為什麼掠奪時一丁點兒也不放過,用起來卻當成泥沙?使負荷大梁的柱子,比地裏耕田的農夫還多;架在屋樑上的椽子,比機杼旁的織女還多;顯眼的釘頭,比糧倉裏的穀粒還多;參差的瓦縫,比人們身上穿的絲縷還多;直的欄杆橫的門檻,比九州的城郭還多;嘔啞的管絃聲,比市上人們的語聲還要嘈雜。使天下的人,敢怒而不敢言。而獨夫的心,日益驕傲而頑固。陳勝、吳廣振臂一呼,劉邦一舉攻佔函谷;楚人項羽放了一把火,可憐阿房宮成了焦土。

哎呀!滅掉六國的,正是六國,而不是秦國。族滅秦國的,正是秦國,而不是天下的人。哎呀!假使六國君主各自愛護他們自己的人民,就足以抵抗秦國的入侵。假使秦國也能愛護六國的人民,就可以傳位三世,乃至萬世而為君,誰又能族滅它呢?秦人無暇自哀,而使後人哀憐之;後人哀憐之而又不引以為借鑑的話,那就會使他們的後人又來哀憐他們啊!

  《阿房宮賦》賞析

此賦運用典型化的藝術手法,在不長的篇幅中,將宮殿建築之恢弘壯觀,後宮之充盈嬌美,寶藏之珍貴豐奢,表現得層次分明而具體形象,由此得出秦始皇之所以統治不能久遠,即在於暴民取材、不施仁愛的結論,為當時最高統治者提供了深刻的教訓和警示。

全賦運用豐富的想象,以鋪敍、誇張的手法,富於抑揚頓挫的音樂節奏,展開描寫,語言工整而不堆砌,富麗而不浮華,氣勢雄健,風格豪放。

全文除了具有震撼人心的思想力量外,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阿房宮賦》創作背景

《阿房宮賦》寫於唐敬宗寶曆元年(825),杜牧二十三歲。當時朝廷大興土木,修建宮室。杜牧借古諷今,切諫時弊。

杜牧所處的時代,政治腐敗,階級矛盾異常尖鋭,而藩鎮跋扈,吐蕃、南詔、回鶻等紛紛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國,已處於崩潰的前夕。杜牧針對這種形勢,極力主張內平藩鎮,加強統一,外御侵略,鞏固國防。為了實現這些理想,他希望當時的統治者勵精圖治、富民強兵,而事實恰恰和他的願望相反。

唐穆宗李恆以沉溺聲色送命。接替他的唐敬宗李湛,荒淫更甚,“遊戲無度,狎暱羣小”,“視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進見”;又“好治宮室,欲營別殿,制度甚廣”;並命令度支員外郎盧貞,“修東都宮闕及道中行宮”,以備遊幸(《通鑑》卷二四三)。對於這一切,杜牧是憤慨而又痛心的。

他在《上知己文章啟》中明白地説:“寶曆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可見《阿房宮賦》的批判鋒芒,不僅指向秦始皇和陳後主、隋煬帝等亡國之君,而主要是指向當時的最高統治者。

  《阿房宮賦》作者介紹

杜牧,唐代文學家。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太和二年(828)進士,曾為江西觀察使、宣歙觀察使沈傳師和淮南節度使牛僧孺的幕僚,歷任監察御史,黃州、池州、睦州刺史,後入為司勛員外郎,官終中書舍人。以濟世之才自負。詩文中多指陳時政之作。寫景抒情的小詩,多清麗生動。人謂之小杜,和李商隱合稱“小李杜”,以別於李白與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