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姓生活吧>生活>

端午節不能説快樂的原因

生活 閲讀(3.06W)

導語:端午節,為每年仲夏,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據南朝梁人宗懍所撰《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重五節、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詩人節”等。

端午節不能説快樂的原因

端午節不能説快樂的原因 端午節的由來

主要是源於端午節的歷史和文化內涵。

端午節是一個祭祀節日,傳説中,這一天是紀念伍子胥自刎、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羅江的日子。因此,端午節被認為是一個悲壯的日子,不太適合用“快樂”這樣的詞彙來慶祝。

其次,端午節在農曆五月五日,按照一些傳統觀念,五月被視為惡月,五日更是惡日,因此這天需要驅邪避災,而非歡慶。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説“端午節快樂”似乎並不合適。

需要指出的是,端午節最初是一個慶祝豐收、驅邪避災的節日,後來才逐漸融入了祭祀的元素。因此,也有人認為在端午節説“快樂”並無不妥,這取決於個人的理解和觀念。

端午節的由來

源於紀念屈原,這種説法在全國流傳很廣,老百姓也最為認可。

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雖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於是選擇以死明志,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

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不能説快樂的原因 端午節的由來 第2張

1、划龍舟

“龍舟”一詞,最早見於先秦古書《穆天子傳》卷五:“天子乘鳥舟、龍舟浮於大沼。”預《九歌·湘君》中“駕飛龍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瀨淺淺,飛龍兮翩翩”,學者們也認為“飛龍”即龍舟。

2、掛艾草

端午是入夏後第一個節日,氣温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們往往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由於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辟邪。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驅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牀户,皆以卻鬼”。

3、吃粽子

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並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4、佩豆娘

舊時端午節婦女的頭飾。多見於江南。一些地區亦稱作健人。此物一説源於古代的步搖,一説即艾人的別樣形式。《清嘉錄》引《唐宋遺紀》雲:“江誰南北,五日釵頭彩勝之制,備極奇巧。凡以繒銷翦制艾葉,或攢繡仙、佛、合、烏、蟲、魚、百獸之形,八寶羣花之類。縐紗蜘蛛,綺榖鳳麟,繭虎絨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蟬蠍,又葫蘆瓜果,色色逼真。加以幡幢寶蓋,繡球繁纓,鍾鈴百狀,或貫以串,名曰豆娘,不可勝紀。”

結語:以上是天氣君小編整理的“端午節不能説快樂的原因 端午節的由來”內容,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