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姓生活吧>教育>

飲湖上初晴後雨的節奏劃分

教育 閲讀(1.63W)

節奏劃分: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譯文:晴天,西湖水波盪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極了。下雨時,遠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隱時現,眼前一片迷茫,這朦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麼淡粧也好,濃粧也罷,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麗質和迷人神韻。《飲湖上初晴後雨》作者:蘇軾

飲湖上初晴後雨的節奏劃分 飲湖上初晴後雨怎麼劃分節奏

賞析:從詩題可知,詩人在西湖飲酒遊賞,開始時陽光明麗,後來下起了雨。兩種不同的景緻,讓他都很欣賞。他説:天晴之時,西湖碧水盪漾,波光粼粼,風景正好;下雨時,西湖周圍的青山,迷濛蒼茫,若有若無,又顯出另一番奇妙景緻。“瀲灩”,波光閃動。“空濛”,煙雨迷茫。這兩個詞都是疊韻詞,增強了詩歌語言的音樂性。

飲湖上初晴後雨的節奏劃分 飲湖上初晴後雨怎麼劃分節奏 第2張

這裏,詩人既寫了湖光,又寫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韻,可以説內容是很多的。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又很籠統,因為這兩句並非只適用於西湖。其實,這正是詩人筆法高妙之處。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裏,怎樣美法,恐怕沒人説得清。如果具體地描繪景物,可能會有個別精彩之句,但總失之太實、太具體,不能傳達出西湖給人的整體印象。蘇軾這兩句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同時又很形象、很傳神,想象空間很大,將“西湖即是美”這一人們共有的感受用詩的語言表述出來。同時,這兩句也反映出詩人開闊的胸襟與達觀自適的性情。

飲湖上初晴後雨的節奏劃分 飲湖上初晴後雨怎麼劃分節奏 第3張

創作背景

蘇軾於宋神宗熙寧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寫下大量有關西湖景物的詩。這組詩作於熙寧六年(1073年)正、二月間。

這兩首讚美西湖美景的七絕,寫於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其中第二首廣為流傳,此詩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寫概括品評,尤其是後二句,被認為是對西湖的恰當評語。

第一首一般選本不收錄,其實這首詩也寫得不錯,其首句就把西湖晨曦的絢麗多姿形容得美不勝收。兩首對照,能更好地把握作者寫詩時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