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姓生活吧>生活>

哪個成語在古代原本是褒義詞

生活 閲讀(1.97W)

“五大三粗”在古代是褒義詞,形容膀闊腰圓、身材魁梧、力氣大,後人常用於貶義,形容有勇無謀。“市井之徒”則是貶義詞,常用來指混跡於市井的販夫走卒,或是沒有受過教育的人。

哪個成語在古代原本是褒義詞 8月17日螞蟻莊園答案

以前是褒義詞現在是貶義詞的有哪些

1、呆若木雞:

原意(褒義詞):形容一個人鎮靜自若,態度穩重。

今意(貶義詞):形容一個人痴傻發愣的樣子,或因恐懼或驚異而發愣的樣子。

呆若木雞—出自《莊子·達生》篇“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2、衣冠禽獸:

原意(褒義詞):指朝廷官員繡在官服上的圖案,主要以飛禽走獸為主。

今意(貶義詞):比喻品德敗壞、行為卑劣的人。

據史料記載,衣冠禽獸—源自明洪武年間,朱元璋定都之後,下詔擬訂大明官服制度,重點就在於衣服上的圖案,文官繡禽,武官繡獸。另據明、清兩史的《輿服志》記載“文官繡禽、武官繡獸”,而且等級森嚴,不得逾越。衣冠上的“禽與獸”相對應文武官員的品級。文官從一品至九品為:鶴、錦雞、孔雀、雲雁、白鷳、鷺鷥、鴛鴦、黃鸝、鵪鶉。武官從一品至九品為:麒麟、獅、豹、虎、熊、彪、彪、犀牛、海馬。

當時是象徵官員的身份,身份越高,身上穿的官服繡的禽獸就越珍稀、或越勇猛。到明朝中晚期,官場腐敗,文官愛錢,武將怕死,欺壓百姓,無惡不作。因此,就演變成為非作歹、如同牲畜的貶義詞。

3、明哲保身:

原意(褒義詞):明於事理的人善於自保。

今意(貶義詞):因怕連累自己而回避原則鬥爭的處世態度。

明哲保身—出自《詩·大雅·烝民》篇“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西周國王周宣王在位期間,朝廷有兩位大臣,一位叫尹吉甫,一位叫仲山甫,他們輔佐周宣王,立下汗馬功勞。當時,魯國諸侯魯武公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姬括,小兒子叫姬戲。周宣王竟然武斷地立戲為魯國太子。這種廢長立幼的做法,違背當時的規矩,很容易釀成內部的動亂。仲山甫極力諫阻,周宣王不聽,堅持立戲為太子,後來戲繼位,魯國人果然不服,不久就殺了魯懿公姬戲。

周宣王為了防禦西北各部族的進攻,命令仲山甫到齊地去築城。這時,尹吉甫寫了一首詩送給仲山甫,詩中讚美仲山甫的品德和才能。“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讚美仲山甫優秀的品德和才能的。

哪個成語在古代原本是褒義詞 8月17日螞蟻莊園答案 第2張

4、彈冠相慶:

原意(褒義詞):形容好朋友之間的友誼的。

今意(貶義詞):形容壞人得意的樣子。

彈冠相慶—源自東漢·班固《漢書·王吉傳》中“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言其取捨同也。”後人把“王陽在位,貢公彈冠”提煉為成語彈冠相慶。

5、人盡可夫:

原意(褒義詞):一個女子,所有男人都可以當丈夫;而生身父親只有一人,重要性不言而喻。

今意(貶義詞):一般指不檢點的女子,把所有的男人都當自己的丈夫看待。

人盡可夫—出自《左傳桓公十五年》篇:祭仲專,鄭伯患之,使其婿雍糾殺之。將享諸郊。雍姬知之,謂其母曰:“父與夫孰親?”其母曰: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

自己的丈夫要殺害自己的父親,在兩者只能選擇一個的生死關頭,她的母親説“父一而已,人盡夫也。”是從血緣的唯一性上做了比較,父親只有一個,而丈夫選擇的範圍就是天下男子了。

6、大放厥詞:

原意(褒義詞):鋪張詞藻,暢所欲言。

今意(貶義詞):形容人大發議論,具有諷刺的意味。

大放厥詞—源自《祭柳子厚文》祭文。柳宗元和韓愈同是唐代散文的大家,但兩人在前期政治立場上有分歧。柳宗元為王娡、王叔文所引用,韓愈對二王卻恨之入骨。柳宗元死於元和十四年,當時韓愈由潮州召回為袁州刺史,寫了《祭柳子厚文》祭文。文中寫道:“子之中棄,天脱馽羈;玉佩瓊琚,大放厥詞。”意思是説:你宦途中被斥逐,上天除去你的羈絆,你的文章如同美玉製成的玉佩,晶瑩剔透,閃爍其詞,極力鋪陳。

7、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原意(褒義詞):如果人不修身,那麼就會為天地所不容。

今意(貶義詞):如果不為自己着想,那麼就會為天地所不容。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此處“為”唸作wéi,是修養、修為的意思,意思是如果人不修身,那麼就會為天地所不容。其出自孟子《盡心上》“揚子取為我,把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