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姓生活吧>教育>

若之何而去夫貓也的意思

教育 閲讀(2.36W)

意思:為什麼要把那貓趕走呢?該句出自明代劉基所作《郁離子》中《捕鼠》一文,該文講述的是一個趙國人養貓驅鼠的故事。主要講人們在生活中為達到某一目的,常常要付出一定的代價,關鍵是要權衡得失利弊,正確判斷。趙人為了消除鼠患而引進了貓,可惜這貓除了有善捕鼠的優點之外,還有善於捕雞的特點,結果是“鼠盡而雞亦盡”。不過,這個趙人比他的兒子會算賬,寧願“弗食雞”,也沒按他兒子的意思,把貓趕走而受飢寒。

若之何而去夫貓也的意思 若之何而去夫貓也翻譯

  《捕鼠》原文

趙人患鼠,乞貓於中山。中山人予之貓,貓善捕鼠及雞。月餘,鼠盡而雞亦盡。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無雞。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毀傷吾器用,吾將飢寒焉,不病於無雞乎?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飢寒猶遠,若之何而去夫貓也!”

  《捕鼠》註釋

1、於:到。

2、善:善於,擅長。

3、患:禍害,災難,這裏做動詞。下文中的“其子患之”的:“患”是”憂慮“之意,也用作動詞。

4、乞:向人討,請求。

5、中山:春秋時小國名,在今河北省。

6、予:給。

7、盍:“何不”的合音,為什麼不。

8、諸:“之乎”的合音。

9、弗:不

10、是:這

11、若:你。

12、穿:穿透,穿過。

13、遠:表示距離。

14、垣墉:牆壁。 垣:牆

15、耳:語氣詞。

16、病:害處。

17、去:趕走。

18、若之何:固定句式,這裏的意思是“為什麼要”。

19、已耳:罷了。

20、“吾將飢寒焉”的“焉”是語氣助詞,所以可以不被翻譯。沒有意義的。

21、若之何:固定句式,這裏的意思是“為什麼要”。

  《捕鼠》翻譯

有一個趙國人家裏發生了鼠患,到中山討貓。中山國的人給了他貓。這貓既善於捉老鼠,又善於捉雞。過了一個多月,老鼠沒了,雞也沒了。他的兒子很擔心,對他父親説:"為什麼不把貓趕走呢?"他父親説:"這不是你所懂的事了。

我的禍害是老鼠,不在乎有沒有雞。有老鼠,就會偷吃我的糧食,毀壞我的衣服,穿破我的牆壁,啃壞我的用具,我就會飢寒交迫,不是比沒有雞害處更大嗎?沒有雞,只不過不吃雞罷了,距離飢寒交迫還很遠,為什麼要把那貓趕走呢?"

若之何而去夫貓也的意思 若之何而去夫貓也翻譯 第2張

  《捕鼠》賞析

文章採用講故事的方式,把“有鼠”與“無雞”這兩種結果擺得清清楚楚,並在最後用了一個反問句收尾,對比鮮明,產生了很強的説服力。

説明要從根本上看問題,要看長遠,要能權衡利弊。不能只看表面,只注重眼前。處理事物要抓主要矛盾,用物要看它的主要特長,切不可求全責備,因噎廢食。

  《捕鼠》創作背景

趙人養貓,出自劉基(劉伯温)的《郁離子·捕鼠》。鬱,有文采的樣子;離,八卦之一,代表火;鬱離,就是文明的意思,其謂天下後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

“郁離子”是劉伯温的託稱,劉寫作《郁離子》的時候,是在他47~50歲,一生中最鼎盛之際,此前的半生他鬱郁不得志,不能施展抱負,後來被奪去兵權,遂棄官歸隱家鄉青田山中,發憤而著《郁離子》。書成不久,他即出山離家,成為朱元璋的親信謀士,協助朱元璋建立了統一的明王朝。

《捕鼠》作者介紹

元末明初劉基,字伯温,諡曰文成,漢族,温州文成縣南田人(舊屬青田縣)。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及詩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