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姓生活吧>教育>

卧薪藏膽的故事

教育 閲讀(3.14W)

卧薪藏膽的故事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為報父仇,率兵打敗越王勾踐,越國謀臣文種派人賄賂伯嚭,伯嚭勸吳王夫差接受了越國的投降,並要求勾踐帶着范蠡到吳國伺候吳王。勾踐在吳國期間,忍辱負重,盡心盡力伺候吳王。三年後夫差便把他們釋放回了越國。勾踐回國後,立志發憤圖強,準備復仇。他怕自己貪圖舒適的生活,消磨了報仇的志氣,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還在房子裏掛上一隻苦膽,每天早上起來後就嚐嚐苦膽。經過十多年的艱苦奮鬥,越國終於兵精糧足,轉弱為強。而吳王夫差聽信伯嚭的壞話,殺了忠臣伍子胥,國力也越來越弱。勾踐經過兩次攻打,終於將吳國打敗,夫差派人求和,勾踐沒有答應,於是戰敗後的夫差只能拔劍自刎了。

卧薪藏膽的故事 第2張

勾踐經過卧薪嚐膽,最終雪恥滅吳,然而歷史上真有“卧薪和嘗膽”這回事嗎?

《左傳》中大量記述了越王勾踐當政時的事,但沒有提過他有卧薪嚐膽之事,《國語》中的《吳語》和《越語》記載了吳越爭鬥經過,卻也沒有勾踐卧薪嚐膽的敍述。司馬遷在《史記》中認定勾踐有嘗膽之事,但沒提到卧薪的事情。

卧薪藏膽的故事 第3張

北宋文學家蘇軾寫過一篇《擬孫權答曹操書》,信中發揮想像,戲説孫權“卧薪嚐膽”。到南宋時期,呂祖謙在《左氏傳説》中,談到吳王夫差“坐薪嘗膽”。明朝《春秋列國論》中説:夫差為報父仇,卧薪嚐膽激勵自己。這些相關史料都證實,卧薪嚐膽與勾踐並不相關。但南宋的書籍卻屢屢提到越王勾踐卧薪嚐膽,明末樑魚的《浣溪沙》劇本,又極力渲染勾踐苦心志、勞筋骨卧薪嚐膽的英雄作為。

《吳越春秋》中記載: “嘗膽”是嘴體味苦滋味,“卧薪”則是“目卧則攻之以蓼薪”,不讓眼睛閉上睡覺。所以後人把“卧薪”説成是卧倒在柴草上,是對《吳越春秋》的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