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百姓生活吧>生活>

冬至為什麼吃餃子

生活 閲讀(6.47K)

冬至吃餃子主要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施藥。民間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餃。”實際上,東漢時期的餃子是藥用,張仲景用麪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藥材用來治病,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凍瘡。

冬至為什麼吃餃子 冬至吃餃子的起源

冬至為什麼吃餃子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吃餃子也是中國人在春節、冬至、除夕時節特有的民俗傳統。因為取“更歲交子”之意,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歡迎。餃子又叫做嬌耳、扁食、煮角、箍扎、子孫餑餑,源於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南陽鄧州人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

冬至為什麼吃餃子 冬至吃餃子的起源 第2張

張仲景辭官還鄉的時候正好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於是讓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在冬至那天施捨“祛寒嬌耳湯”醫治百姓們的凍瘡。“祛寒嬌耳湯”的做法是把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麪包成耳朵樣,煮熟之後分給來求藥的人人。吃了“祛寒嬌耳湯”的人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至今,仍有“冬至吃餃子,不會凍掉耳朵”的説法。